夏日運動補給站


撰文者:郭環棻 營養師


炎炎夏日,你,只想在家舒服地吹冷氣,討厭流汗所以拒絕運動嗎?


天氣炎熱,確實容易讓人打消運動的念頭呢!


其實在夏天運動有一些特別好處,因為氣溫較高,更容易流汗,會加快人體體液循環和代謝。


當我們的體溫每增加攝氏0.5度,基礎代謝率就會增加7%,會因此加快代謝,甚至可以促進深層脂肪燃燒。


換句話說,夏天運動的鍛鍊成果更顯著喔!


今天分享3個要訣,讓喜歡運動,或是正要培養運動習慣的你,不再有後顧之憂,在夏日好時光中依然保持活力,能量滿滿!


要訣一  補充水分與電解質

無論是在室內運動、或室外享受大自然,都會因為運動期間的脫水,造成熱衰竭、熱經孿,嚴重時甚至可能中暑,萬一四周無人可求援時,很可能會因脫水致命。


因此擅長運動營養的環環,鼓勵大家觀察「運動的體重」改變,每減少0.5公斤,必須在運動期間或運動之後補充750毫升的水分。萬一無法監測體重時,可以利用尿液來做判斷,若比檸檬水還要黃、或是遲遲沒有想要上廁所,都是水分不足的現象,需要優先趕快補充白開水。


若從事的運動強度較低,出汗量並沒有像預期中的多時,例如:滑冰、陰瑜珈等,流汗量有限卻大量補水,也有可能會喝下太多的水,造成抽筋等現象。


哪種情況需要補充運動飲料呢?


運動飲料含有水分、電解質、醣類,可以促進小腸吸收水分跟葡萄糖。


當我們進行超過2~3小時的長時間耐力運動,例如爬山、長泳、騎單車、打球,可以交替補充運動飲料,或是果汁、水,例如,礦泉水、海洋深層水,更能維持體力喔。




要訣二  營養攝取均衡,低脂蛋白質、澱粉、蔬菜、好油脂,全都要!

為了提升運動訓練品質,正餐均衡攝取,才是維持運動能量,因此選用好消化的營養食物更是關鍵,建議應該這樣吃:


運動之前,平時的正餐

建議每位成年人的進食份量如下:


蛋白質建議分散三餐,穩定攝取,一次至少吃到14公克,可以選擇:瘦肉,例如里肌肉、雞胸肉等…約60公克,或是兩顆蛋、一盒嫩豆腐、或是1/2片鮭魚肉,都是一餐適合的建議量,再搭配雜糧澱粉、炒青菜或蔬菜湯,一份水果,就是營養均衡的一餐。




運動中可以這樣補充

建議3~4小時以上運動,別忘記每1小時補充一次小點心,例如:能量果凍、布丁、水果優格、含糖豆漿、雞精等,幫助體能續航力,維持訓練品質,避免運動傷害、或是體力不支昏倒喔~




運動之後,復原修補的食物補充

運動後緊接著吃正餐,可以準備好消化的麵條、粥,搭配白肉魚、或其他海鮮(如蝦)與青菜,青菜份量與麵條與米粥一樣多,煮成一碗簡單的海鮮湯麵、海鮮粥,美味又營養。


麵條、粥的碳水化合物經過水煮後,升糖指數較高,可刺激胰島素分泌,轉化白肉魚的優質蛋白質,進入人體肌肉中,幫助肌肉修補與復原。


大部分的白肉魚脂肪含量較少,且含有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的天然魚油,可幫助人體代謝,是不遜於雞胸肉的白肉種類。


除了鮭魚、也可以選擇鱸魚、大比目魚(扁鱈)、紅魚,都是常見的白肉魚種類。


也別忘記補充富含維生素、礦物質的多種蔬菜、水果,營養拼圖更完整,幫助身體建造修補組織更順利!




要訣三、如果感覺行動卡卡,就補充膠原蛋白

如果運動時,你感覺關節卡卡不順暢,可以注意這三種東西有沒有穩定補充:水分、膠原蛋白、維生素C


人體關節的軟組織,是由水分當作緩衝,當水分持續流失,關節中的水分會轉移到肌肉或血液中幫助散熱降溫,因此軟體組織變薄,自然容易造成擠壓、磨損而疼痛,因此補充水分也是保護關節的小技巧。


練習減少喝含糖飲料,每天喝8到10杯水,發揮潤滑緩衝作用,行動更順暢。


為何要補充膠原蛋白呢?


膠原蛋白是關節組織中的主要結構,因此在受傷期間、或是訓練後,持續補充膠原蛋白也很重要,建議挑選純化後小分子型態,如膠原蛋白胜肽,或是二型膠原蛋白,才是增加行動力的關鍵成份。


有一種說法是,吃豬皮、魚皮也可以補充膠原蛋白,但是直接食用這類食物,容易攝取過多皮下脂肪,還沒補充足夠膠原蛋白之前,你可能就因血脂過高造成中風、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。所以透過保健食品補充膠原蛋白,也是聰明又有效率的方式。


然而只吃膠原蛋白是不夠的,還需有充足維生素C的協助,因為維生素是幫助膠原再生的關鍵,因此鼓勵大家餐後可以補充水果。


有飯、有菜、有肉、好油脂搭配新鮮水果,營養充足均衡,才是提升營養素吸收的長久之計喔。


炎炎夏日,運動更要聰明吃,營養就問營養師。


以上知識學起來之後,更要運動前把營養先準備好,用吃來感受運動營養的厲害喔!




其他好康

  • 潔淨標章是什麼?減法美食的安心選擇

    潔淨標章是什麼?減法美食的安心選擇

    潔淨標章是什麼?減法美食的安心選擇

    全民食安意識提升,我們愈來愈在意吃下肚的食品成分,為了讓消費者更方便選擇,「潔淨標章」認證因應而生!

    聖德科斯的選品精神之一,正是提供少添加的安心食品,因此我們思考顧客需求,積極開發方便又美味的少添加認證食品。


    比起多加,少添加更難

    為了食品保存與食用安全,添加物有其必要性,然而減少添加物,不只是「移除」,還要維持原本食品的色香味、可保存性,對食品業者是一大挑戰,必須下定決心、精進技術,才能開發出消費者可接受的潔淨標章食品。



    潔淨標章是消費趨勢

    潔淨標章食品成本較一般食品高,但是在乎健康的消費者,為了減少吃的負擔,會更認真閱讀食品標示成分,而潔淨標章讓消費者更容易辨識,因應需求,也有愈來愈多廠商願意開發少添加食品。


    聖德科斯為給顧客更高承諾,提供顧客安心、安全購物選擇,與7家優良廠商合作,推出共計20餘款雙潔淨、100%無添加等級的食品,讓你在家也能輕鬆享用少添加的安心美食!


    聖德科斯製作以下兩支影片,希望透過淺顯易懂的說明,讓一般民眾可以更快速認識潔淨標章,進而知道潔淨標章食品魅力!


    潔淨標章,食品的安心驗證

    這支影片告訴你:

    • 平平看起來都是香腸,「一般香腸」與「潔淨標章香腸」最大的差別?
    • 潔淨標章,其實不是清潔品?而是一種食品驗證?
    • 潔淨標章是什麼,又不是什麼



    潔淨小學堂:專家來解答!

    這支影片,我們邀請專業驗證單位代表,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(簡稱:穀研所)的許瑞瑱博士,進一步解說:

    • 潔淨標章食品,應該具備何種條件?
    • 只是移除「多餘的添加物」,應該不難吧?
    • 選擇潔淨標章食品,對消費者有何好處?

    看完影片,你也會是潔淨標章專家!也更加認識潔淨標章食品的魅力了!



    快速認識3種潔淨標章

    以穀研所的三種標章為例,快速認識每個標章代表的意涵吧。


    單潔淨

    有一片葉子的單潔淨等級,稱為八大不添加,不可使用防腐劑、漂白劑、人工色素、人工香料、人工甜味劑、保色劑、結著劑、含鋁膨脹劑,等8大類食品添加物。



    雙潔淨

    標章為兩片葉子,除了不可使用八大不添加,只使用76項食品添加物,相較衛福部公告可使用的約800項食品添加物,減少約90%,所以雙潔淨相對嚴格許多。



    100%無添加

    最高級的潔淨標章,完全不添加食品添加物,也不可額外添加天然香料、天然色素以及使用加工助劑,是百分之百潔淨認證。




    【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】簡介


    專業穀類食品研究機構,烘焙和傳統麵食訓練、穀類加工技術研究和化驗服務,驗證服務通過全國認證基金會和衛福部認證。2018年開始,由慈悅國際授權穀研所進行潔淨標章驗證服務,穀研所已協助上百家業者、上千項產品通過驗證,許瑞瑱博士就是這項業務的負責人。


  • 【春日料理時光】元氣鮭魚BRUNCH

    【春日料理時光】元氣鮭魚BRUNCH

    由香煎鮭魚擔當主角,加上美式炒蛋與脆嫩生菜,蛋白質滿滿早午餐,展開活力充沛的一天!
    跟著影片步驟一起料理,在家就能享受餐廳級美味。



    【食材/一人份】

    主食材
    1. 鮭魚菲力- 一份(約200g)
    2. 雞蛋- 2顆
    3. 生菜萵苣- 適量
    4. 小番茄- 適量
    5. 洋蔥絲- 適量
    6. 堅果- 適量
    調味料
    1. 玄米油 - 2匙
    2. 醬油 - 1匙
    3. 白醋 - 1匙
    4. 無鹽奶油 - 20g
    5. 蒜頭 - 一瓣
    6. 鹽 - 1.5匙
    7. 黑胡椒 - 1匙

  • 【輕鬆煮一夏】鮭魚蔬菜炊飯

    【輕鬆煮一夏】鮭魚蔬菜炊飯

    每個家庭都有的電鍋,是你的夏季下廚好幫手!
    推薦你這道營養均衡的「鮭魚蔬菜炊飯」🥘
    只需備好食材,放入電鍋,按下開關就自動完成料理
    讓你省力省時,吃得豐盛健康,一鍋解決全家一餐

    我不懶,我只是懂得有效率的料理方式😄


    本次選用澄形海鮮的【挪威鮭魚肚條】🐟

    鮭魚肚豐腴鮮美

    是台灣人愛吃的部位

    富含魚油,屬於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-3

    推薦使用煎、烤、氣炸等料理方式

    外表金黃、外酥內嫩不油膩!


    【鮭魚蔬菜炊飯】食材內容(4人份)

    1. 澄形海鮮挪威鮭魚肚條 -  300g/盤,也可以用其他鮭魚部位替代,例如鮭魚菲力
    2. 白米 -  2杯,約可煮出4碗飯
    3. 水 -  2杯,煮米用
    4. 牛蒡 -  半條,約150g
    5. 胡蘿蔔 -  約150g
    6. 鴻喜菇 -  約200g
    7. 香菇乾 -  8~10朵
    8. 綠蔥 -  適量
    9. 白胡椒 -  2匙
    10. 鹽 -  1匙
    11. 米酒 -  3匙
    12. 鹽 -  1匙
    13. 醬油 -  4匙
    14. 味醂 -  1匙
    15. 薑泥 -  1匙